【银雁关爱】衢州打造“银伢和乐”新场景 赋能双龄共养新实践
发布时间:2025-08-18 来源:衢州市委老干部局
今年以来,衢州市聚焦“一老一小”双龄共养需求,创新打造“银伢和乐”四类场景,推动“五老+社工+志愿者”资源下沉村社,依托红色阵地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、南孔书屋等载体,以精准化、特色化服务促进“一老一小”代际良性互动。
筑牢红色根基
打造“银伢共讲”新场景
组建“一老一小示范讲解员”“示范党课银领讲师团”“钱江源红讲师”等特色宣讲队伍,依托红色阵地、研学基地开展银伢共讲教育实践,筑牢信仰代际传承链。依托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陈列馆精心培育40名“红色小讲解员”,同步吸纳近20名“五老”宣讲员,开展“一老一小”沉浸式情景宣讲。联合衢州鹿鸣研学园创新打造“抗战衢州·少年行”红色研学品牌,邀请老战士与青少年围坐共话峥嵘岁月,在忆往昔、谈信仰中厚植家国情怀。
融通阵地资源
打造“老少联学”新场景
通过教育场所转型、公共空间复用、阵地功能集成等路径,推动“老年教育圈”与“青少年成长圈”互融。市关工委在“两个阵地”举办“南孔银辉”假日学校,开发科普、劳动、文体类代际课程。柯城区改造闲置幼儿园为老年学堂,吸引退休教师开展短视频拍摄、书画培训等教学,服务老年人200余人次。常山县用好党群服务中心空间,为“一老一小”创新推出创意绘画、数字技能等家门口特色课程。衢江区依托乡镇老年学校,为留守儿童免费开设公益书法培训班,累计服务1000余人次。
做实精准关爱
打造“代际互助”新场景
探索“以老助小、以青扶老”志愿服务模式,推进“托育+助老”服务融合发展,深化“五老”帮扶困境儿童、法治护苗、心理关爱、安全教育服务。柯城区昌苑社区“共享大妈”志愿队吸纳12名低龄老人,提供“校门到社区”全程看护,开设“邻礼小课堂”,惠及辖区多个家庭。龙游县依托检察院法治教育基地打造未成年人社会关照中心,链接“青松连”五老工作室、县家庭教育协会等“五老”力量,服务青少年400余人次。
厚植文化纽带
打造“老幼同乐”新场景
将南孔文化、非遗技艺、家风家教等“有礼文化”融入代际互动,强化文化认同与情感联结。创新开展“我在农家书屋当馆长”银龄伴读活动,邀请退休老校长驻点服务。推进“南孔银辉·代际共育”隔代教养赋能活动,开发10余门课程提升祖辈科学教养能力。柯城区依托“暑假来吧”“五色学堂”等载体,组织村社“五老”与青少年结对开展非遗传承、古城历史解读等“祖孙同台”活动。常山县在南孔书屋开设“宋韵文化小课堂”,由“五老”讲述“宋诗之河”历史并指导宋韵文创制作,丰富代际互动体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