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州市吴兴区朝阳街道打造功能型项目实现老有所乐幼有所育
发布时间:2022-06-16 来源:省委老干部局(省关工委)
近年来,吴兴区朝阳街道立足“大工委”和社区“大党委”工作机制,以“美好吴兴,乐居朝阳”为服务宗旨,聚焦辖区内“一老一小”群体服务需求,致力于打造特色鲜明的功能型服务项目,涵盖智慧医养综合、托幼照护、亲子教育、银领乐活等方面,努力营造有品质、有温度、有情怀、有活力的红色社区美好幸福家园。
一、扩容阵地空间,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围绕“党建统领、互融共建”目标任务,制定“阵地提升三年行动计划”,通过“五种模式”活阵地、“一社一品”提功能、“四方同盟”强服务,打好“建管用”组合拳,推动全域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,着力实现有限区域功能最大化、效用最优化、价值最佳化。先后在9个社区建立养老日间照料房间20个,打造“家门口的老年大学”2个,老年活动室6个,省级三优指导中心1家,老幼乐园等特色服务空间10余个。其中,闻波等5个党群服务中心引入幸福邻里中心社会工作组织,从老幼结合的需求点出发,开展健康义诊、国学讲堂、日间照护等服务项目,构筑有场地、有队伍、有品质的为老扶幼新高地。
二、凝聚红色资源,拓展精细化服务新维度。秉持“共建共享”理念,将社区周边医院、养老院、学校、银行等单位以“党建联盟”的形式融入社区“大党委”体系,通过组织共联、阵地共建、资源共享整合红色资源,强化党建引领,实现老幼服务多方参与、协同养老扶幼的共同目标。例如,红丰—朝阳社区医养党建综合体依托吴兴区智慧养老中心、吴兴区卫健局、吴兴区民政局等党建联盟单位共同打造而成,建有共享门诊、居家养老、中央食堂、老年电大活动中心等医养特色功能区,集成云诊疗、“一键呼叫”系统、大数据分析等智能手段,常态化开展慢病管理、健康咨询、助老托老等多种类便民服务。街道牵头联合东风小学、东风幼儿园等“红色教育”联盟单位,时常为社区青少年开展“三点半”课堂、曲艺兴趣班等个性化服务。相关亮点做法获得人民网、新华网、中国老年报、浙江日报等媒体频频点赞。
三、创新服务机制,构建融合型治理新格局。街道始终把推进融合型助老扶幼体制建设作为“一老一小”工作的核心,搭建“合力监护、相伴成长”关爱平台,引导老同志参与社区治理、民生服务和社会发展,从而实现“老有所为、幼有所育”。如今年以来,每月末召开“小区议事厅”会议,围绕小区治理中车位改造、垃圾分类等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听取老同志意见和建议,大大增强了老年群体“主人翁”意识和责任感。连续5年来,书香闻波银领驿站“善心善行”志愿服务队与辖区康复中心听障儿童结对帮扶,践行社会大爱。朝阳社区创新“四融”工作法——融心、融智、融力、融情,不断促进老党员、老同志融入社区基层党建中来。红丰社区激发“6070银领先锋”新能量,结对“8090”孤寡高龄老人,创建“时间银行”“银龄互助”的新模式。
四、融情搭建载体,奏响乐活式朝阳新乐章。因地制宜,用心用“情”,全力奏响“老有所乐、幼有所学”成为社区家园生活的主旋律。依托“家门口的老年大学”聚集文化能人,组织开设“菰城京韵”、“吴韵旗袍”等课程。由40余名老同志组成的文艺团队成为小区里最活跃的“银耀”风景线。以历史文化街区为主场景,组织老同志参与红色观影、街区打卡,开展文化宣讲等,共同守护街巷里弄的乡愁记忆。紧扣人文主线,联合刘祖鹏艺术馆推出“夕阳无限好 盛世翰墨情”主题系列活动,以笔会友、以墨抒怀,涵养老同志文化生活一池活水。精耕亲子教育,依托老幼乐园、国学馆书香书苑等乐学陪护空间,组织丰富多彩的“与孩子一路‘童’行”活动,让亲子时时围绕孩子,让爱心呵护着孩子快乐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