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州市路桥区退休教师郑建兰:用真情教书,以真心育人
发布时间:2022-04-21 来源:省委老干部局(省关工委)
教书育人,快乐人生。简单八字,便可概括她的一生。这便是新桥镇初级中学退休教师郑建兰。
用爱导航,做一个包容学生的老师
最早,郑老师执教小学三年级。初出茅庐,略显青涩的模样,引得一些顽皮的学生不服管教。她也不恼,反而在心中坚定一个信念:一个老师如果愿意付出爱,学生定会被真情感动。
不犯错误的学生是不存在的。面对这些孩子,她没有选择训斥、责罚,而是换位思考,站在学生角度,先自我反省。对待这些学生,她提出一个解决思路:在学习上要松辫子,在行动上要给路子,要给他们转变的过程,多一份宽容,少一点斥责,效果会好些。
这一届的学生也是令她印象最深的。多年后,不少学生如愿考上高等学府,其中有一位考上清华、数位考上北京工业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等等。而当初最皮的那个学生至今仍与她保持着密切联系,还找机会为恩师亲手做了一顿饭,当面表示感激。
再回想起来,郑老师很是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因为学生的故意捣蛋选择放弃他们。“只有爱学生的老师,才能真正地教好学生。宽容是给学生一个机会,也是给老师一个了解情况的时间。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,过分严厉的要求可能会适得其反。未经风雨的学生们,正如同新生的幼树,需要及时慢慢的灌溉,而不能劈头浇上一盆热水。作为老师,要多一点耐心,少一点急躁,多一点宽容,少一点斥责。宽容学生的过错,实际上是把一种信任,一种责任交给学生,而学生得到信任和责任的托付,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正自己的过错,从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。”郑老师如是说道。
以礼相待,做一个尊重学生的老师
初到新桥初中,一个从私立学校转学过来不久的女孩子引起了郑老师的注意。每到周一,这个学生要么姗姗来迟,要么直接“消失”,踪迹全无。学校、家长纷纷束手无策。独独郑老师不愿就此放弃,她找到女孩平日里要好的同学,打听端倪;又多次探访女孩家中,与父母贴心交流。最终得知女孩身上存在早恋现象,且与父母缺乏交流。
找到症结所在,她马上有了对策。正值青春期,十几岁的孩子对感情有着朦胧的期待和向往,但由于缺乏理性,很容易作出错误的抉择。在一次次找寻女孩的过程中,她总是耐心地告诉女孩,这个年纪、这个阶段承受不起感情,也不应该执着于追逐感情,可以将心里的那份情感先放好,待自己变得更优秀,再去判断是否仍期待这份感情。多次的耐心劝说,最终女孩回归校园,安心读书,以艺术生的身份考上了高中、大学。
无独有偶,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,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竟然也传出了“绯闻”,这点让郑老师也觉得出乎意料。犹豫片刻,她还是找到了那个男孩子,以朋友的身份轻松交谈,“套”出男孩心中真正所想。原来男孩自知家庭条件不尽如人意,唯有用功读书方能改变困境,本就只是与对方互相欣赏;而那个女孩子也是理性的人,她亦是有言在先,自己的目标是重点中学,不会在这个时候分神。
得知真相,郑老师大感欣慰,随即鼓励男孩向那个女孩看齐,向重点中学发起冲刺,与志同道合者共同进步!后来,男孩亦不负众望,考上路桥中学。
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。郑老师认为,教育学生,不仅仅要致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,也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。尊重学生的青春期变化,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,尊重他们的小叛逆,以平等的心去相处、对待他们,加以适当的引导,才能慢慢融化孩子的心,走进他们的心。
将心比心,做一个维护学生的老师
学生有成绩高低之分,但绝无好坏之分。几十年的教学生涯,郑老师遇到的大多数学生资质平平,基础薄弱。但她坚信,智力因素虽对成绩起重要作用,但起绝对作用的应该是非智力因素,如勤奋、毅力等。
为了提高学生成绩,她下了狠功夫:一抓纪律,要求学生根据民主制定的班级规章制度严格执行;二抓勤奋,教导学生不浪费每个边角余料时间并以身作则,利用周末上门给基础差的学困生免费补课;三抓习惯,肯定学生的好习惯,也紧咬恶习不放,直至改正。
如此精心教育下的学生,也向她交上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。一个班20几名男生全是“双差生”,因为她的用心管理,对人生重燃信心,毕业后各有所成;13年那一批的学生更是考出各科年级第一的傲人成绩,这也是郑老师最具成就感的一件事......
一年中考,一位平时学习成绩不算拔尖的学生拜托郑老师查询成绩。而负责查询成绩的同事直接婉拒,如此普通的学生又怎么可能脱颖而出,考上重点呢?郑老师仍坚持其帮忙查询。后来,该同事也郑重向郑老师道歉,并告知该生以优异成绩被路中录取的好消息。
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,谁的命运又注定是一成不变的呢?维护学生利益,信任学生,学会倾听,郑老师用自己的真爱,一次次的打动了学生的内心。
诚以待人,做一个学生信赖的老师
学生的心中自有一杆秤,一个老师如何,学生自有评判。做一个让学生信赖的老师,需要以理服人、诚以待人。
毕业多年,很多学生及家长都与郑老师保持联络。一个学生父亲去世之际,痛心疾首,发长文给她,诉说失去亲人之痛。得知噩耗,郑老师亲自去外地看望;从侧面她打听到该学生家因父生前看病经济拮据,连办丧的钱都难以负担,便号召师生,自发筹集捐款一同带过去。多年过去,当初的学生也已为人父母,得知他们的孩子学习上有困难,郑老师又是热心帮忙,尽己所能。
她坦言,作为一名人民教师,她无愧于心,也对得起学校、家长、学生,唯独缺席了女儿的成长。没有在女儿成长的关键时期给予足够的陪伴和教导,是她心里永远的遗憾。每每提起,郑老师的眼眶都会泛起氤氲。
退休后,她终于有时间可以陪伴爱人、老母亲、女儿。闲不住的郑老师还拾起毛笔,学国画、练书法。清晨,她迎着朝阳打太极,日落,她陪着爱人跳新疆舞。这段时间里,她与至亲游历山河,广结好友,日子充实快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