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僻海角铸就繁荣乡村
发布时间:2022-01-14 来源:省委老干部局(省关工委)
偏僻海角铸就繁荣乡村
玉环市卫生健康局退休干部 孔繁都
我的家乡,坐落在雁荡山余脉的大岗山山麓下,靓丽又秀美的省级中心镇——沙门镇。沙门镇东有灵门山濒临东海,南有炮台山连绵群山,西有笔架山是当年蒋介石反攻大陆的登陆点,北面大岗山,构成一幅天然景观。改革开放后,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改革意味着飞跃,开放预示着富裕,沐浴着改革的春风。
在那乌烟瘴气,五亿人民不团圆的黑暗旧社会,沙门镇老百姓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。当时,有一首农谣:“沙门岙,沙门岙,脚踏石子两头翘。手拉松树峥,脚踏石头坪。前面潮水白洋洋,后门竹狗呔鸡娘。暗无天日乌云罩,抓去壮丁木牢牢。百年呒有锣鼓响,千年呒有戏上棚。卖柴无人要,买米买不到,有女不嫁沙门岙。”昔日,家乡不过是个贫穷落后的小乡村,到处是低矮昏暗的茅棚房,遇刮风下雨,轻则漏水,重则倒塌。常出现家破人散,在饥饿线上挣扎……这样一个偏僻又落后的贫困乡村,靠山靠不住,靠海无根基。昔日沙门大山挡住不堪言,羊肠赶路汗衫透,晌午犹行半岭弯。
解放后1958年,桐丽公社党委、政府班子团结奋进,齐心合力,快马加鞭,撸起袖子加油干,大办农村建设,大办粮食生产,大干兴修水利,小闾水库、幸福塘、翻身塘、立新塘列在建设之中。五门堵口提交公社党委、政府议事日程,广大群众有自发到五门劳动。几次堵口,几乎成功了又被潮浪冲走,千百斤的大石块也被浪卷走10米以外,但党委、政府一班人胜不骄、败不馁,千方百计想办法,最后想出一个办法,到山上割来几百担柴草,乘落潮时填入堵口,最后获得拦坝堵口成功。白浪滔滔潮水狂,五门内外是汪洋,立下愚公移山志,定叫大海换粮仓。曾记得18岁的我,在读初中的时候就参加了工作,进入教师队伍,每年要负担义务工15工,也都亲自去五门磨炼并出色完成,那是我就有点点滴滴的心得体会,在1972年上半年就写下了亲身经历的堵口场面:碧海万千重,围海长虹,当年堵口敢冲锋。为改山河流汗水,乐在其中。巨石也难容,潮涌堤空,群心群策锁长龙。桐丽人民多壮志,铸就丰功。
沙门几大工程成功以后,农民的生活水平日趋改善,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,一天更比一天好,山笑水笑人欢笑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949年36元增长1978年101元。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,特别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,给沙门人民带来第二次新生,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逐年稳步提升。1999年,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,延长了土地承包期,落实了土地承包权,颁发了土地承包权证,还拉开了海洋渔业和远洋捕捞业等产业发展序幕。乌岩、水桶岙、大沙湾、日岙、灵门等12个村有部分农民外出捕鱼,农渔民的生活水平日趋提高,全镇人最关心的“温饱”问题,基本上得到了解决。
更可喜的是,党的十八大提出奔小康的强劲东风,给沙门镇带来了锦上添花的生机,从此沙门出现了巨变。党的十九大又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。至此,举国上下轰轰烈烈地开展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,沙门镇也不例外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将建设更加美丽,富有的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作为全镇上下的奋斗目标。
随着沙门滨港工业城的建设,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,目前,全镇40%劳动力,进厂做工,月资5000-6000元以上,同时我们是沾了大光的,10%经商办企业,给我们沙门人带来了商机,也带动了各行业的发展与进步,也带来了老百姓的美好生活。全镇已进入了小康生活,沙门镇的发展牵动着我们每一位沙门人的心,生长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,感到无比的自豪,感谢国家的好政策,也感谢政府全心全意为民服务。从前摇摇欲坠的破旧屋被一栋栋小洋楼、小别墅取代了,当年泥泞不平的小路已不见踪影,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上,车辆川流不息,道路两旁绿树成荫,人来车往,车水马龙。只要你任意走进一个家庭,家用电器一应俱全,许多家庭配备了轿车、电脑呢。比比皆是,还有银行存款几十万,上百万,甚至上千万,为数不少。真是一年一个新气象,一年一个新面貌呀!
沙门镇的变化确实真大,令人钦佩,辉煌事业欣欣向荣,蒸蒸日上,沿海高速穿镇而过。千年盼望的跨海大桥梦想变成了现实,那天我在水桶岙跨海大桥上参观,面对曾经熟稔的海涂感触很深,曾几何时我把童年一日二潮下海涂抓海鲜的快乐撒在这里,曾几何时我在水桶岙沙下海涂又上岸,一切物象皆成非。同样熟悉的面孔变得似曾相识,也似曾不相识,蓦然回首,岁月已流逝了半个世纪。铁路轻轨通车在即,沙门镇也是玉环最具有原生态的示范乡镇,镇内有8大景观。这8个景观是韵美水桶岙,雄美日岙、和美墩头、秀美干家岙、滨港工业风光带、玉台两岸文化圈、灵门海鲜广场、五门观潮胜地,给人们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,使沙门充满着未来和希望。
我的家乡在变化,我的祖国也在变化,希望家乡变得更加富裕,祖国变得更加繁荣昌盛。
早晨,新的一天开始了,沙门镇村民的情绪,好像灵门山太阳发出来的第一道曙光,照亮在桐丽人民的身上,使沙门镇村民充满着奋斗向上的激情。